近年來,具有抗沖擊和智能監(jiān)測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。剪切增稠材料因其吸能防護的優(yōu)勢,非常適用于抗沖擊材料的制備。但是,目前通過浸漬、涂覆等方式制備的剪切增稠流體(STF)基復合防護紡織品,存在穿戴舒適性差、液體易泄漏、耐磨耐用性差等問題,因此將STF加工成兼?zhèn)渫笟、親膚、耐用的智能型抗沖擊防護功能紡織品,難度大、挑戰(zhàn)度高。為解決該加工技術難題,武漢紡織大學徐衛(wèi)林院士團隊的纖維及其集合體先進加工技術課題組,攜手中科院納米能源所、華中科技大學,采用多種材料分層包裹復合的液流紡紗加工技術(圖1),批量化開發(fā)了一種基于液態(tài)剪切增稠材料的復合紗線(STFY)及其織物面料,有效用于抗沖擊防護管理、人體運動監(jiān)測和能量收集。成果發(fā)表在Nano Energy上(DOI:10.1016/j.nanoen.2023.108955)。
圖1. STFY及其智能型防護功能織物的加工及特征
圖3. 多功能紗線傳感器的穿著舒適性和抗沖擊性能
該工作是纖維及其集合體先進加工技術課題組近期關于液態(tài)功能材料的相關應用研究進展之一。液態(tài)功能材料的難紡性(如難握持,易破裂等)往往使其與紡織材料結合的研究帶來極大困擾。為此,課題組負責人夏治剛教授帶領課題組聯(lián)合攻關,聯(lián)盟華科、中科院、安踏等多家單位,開發(fā)了流體紡紗加工技術,系統(tǒng)探索了液流體功能材料與紡織材料的復構紡織加工、結構性能調控及應用。課題組采用先進功能紡紗加工技術獲得了多功能傳感、能量收集、個體防護系統(tǒng)的多個成功經驗(Adv. Funct. Mater.,2022,32,2107682;Nano Energy 2023, 106, 108078; Chem. Eng. J., 2022, 137241; Composites Part B., 2022, 246, 110238;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2023, 235, 109972; ACS Appl. Mater. Interfaces 2022, 14, 2113-2121; Biosens. Bioelectron., 2020, 183, 107683等)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nanoen.2023.108955
-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課題組《Adv. Mater.》:可在極寒環(huán)境中保持超高強度與韌性和優(yōu)異抗沖擊性能的可逆交聯(lián)聚氨酯-脲塑料 2025-07-17
- 中國科大龔興龍課題組、伍倫貢大學李衛(wèi)華課題組 Adv. Mater.:剪切變硬膠基異質自組裝策略實現(xiàn)極端環(huán)境下力-熱耦合多場防護 2025-07-09
- 清華徐軍課題組 Small: 通過多級氫鍵設計制備高強韌、抗沖擊多功能彈性體 2025-05-13
- 王雙飛院士團隊 Nano Energy:纖維素摩擦電氣凝膠用于食品安全智能監(jiān)測 2023-12-28
- 納米能源所潘曹峰課題組 AMT:基于微裂紋傳感陣列的平面應變分布智能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 2022-08-17
- 廣西大學林寶鳳團隊 ACS AMI:具有抗菌抗氧化和紫外線防護功能的電子皮膚用于濕度/汗液傳感 2022-12-24